健康产业发展与行业品牌保护论坛——中医药管理局原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致辞

2023年07月13日 10:38 114

2023年5月13日,由北京健康产业协会主办的“健康产业发展与行业品牌保护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医药管理局原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致辞。

JHW_0700.jpg

中医药管理局原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 杨荣臣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这次论坛是聚焦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产业确实是当前一个非常热门的产业,而且全社会的关注度非常高。前一段时间我到成都去参观了一个干细胞移植的诊所,给我总的感觉,好像是非专业人士在干专业的事,我的直观感觉,不一定对,基本就是投资,就是认为这个领域会有很大回报。所以我们搞健康产业研究确实很有必要,怎么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因为它本身是非常庞大、前沿的未来科学,肯定会有大量社会资本要投入进来,因为会有很大回报。
我查了2022年中央财政卫生费用支出是2.25万亿,这是中央财政投入,全社会,所以是非常庞大的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应该如何发展,我觉得确实需要做深入研讨,而且需要提供准确的路径,尽可能少走弯路,让这个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中医药。大家肯定都有这种切身感受,当前是中医药发展最好的时期,可以这么讲,当前是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近几年有几个非常关键性的事,首先在2019年10月20日发的文件,建国七十年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给中医发文件,对中医药作出全面的战略性部署。了解历史的会说不是第一个文件,严格意义上来讲确实如此,1978年4月份曾经中央给中医发过一个文件,但是仅仅是转发,在中医药行业是中发1978[56号]文件,那个文件仅仅是转发文,1978年卫生部党组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十年以来卫生工作的时候,发现中医药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后继乏人,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要给中央一个报告,从1959年-1978年将近二十年时间,中医医师数量不增反降,下降了三分之一。当时面临的后继乏人问题非常严峻,当时在报告中给出了很多数字,包括北京、上海、河北,比如石家庄有二十多个老中医,能够保持全天工作的已经不足五个,这是1978年的报告。现在可能还不是这样,大家感觉不出来。1978年这个文件,当时这个报告,卫生部党组这个报告打给中央以后,小平同志批示要求中办转发这个报告,所以1978年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中央文件,但是仅仅是一个转发文,不是全面的部署性文件,所以我们可以讲是第一个文件,建国七十年以来,中央第一次给中医发文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全面的战略性部署。
在这个文件当中,我们要知道几个事情,首先,要知道这个事,对中医药有一个定位,这个文件的开篇第二段,可能不是很显眼,中央文件当中这么来说中医药,在其他行业都很少,从来没说过,这是唯一一次。“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现在一直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中医药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两句话就是充分体现。
“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什么意思?发展中医药是党的事业。当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就是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这个文件当中就讲,发展中医药是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当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做这些基础性的日常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些大政方针,现在中医药在党和国家的认知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位置。另外,这一段话(PPT)在党和国家事业当中,对中医药的认识从来都是放到文明发展进步中,你们看最后一句话“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放在推动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这个层面上,是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层面上去讲中医药,去认知中医药。
所以我说这些年面临着中医药发展最好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么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
2019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建国七十年以来首次以国家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我们自己的中医药工作会议,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每年都开,但是以国家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也是第一次,从来没有开过,也具有重大意义。
能够有这么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离不开总书记对中医药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关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说重要的话说三遍,第一句话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句话总书记说了三遍,第一遍是2010年,那时候主席时任国家副主席,出访澳大利亚,参加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的时候说过这句话。第二次是在2015年12月份,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总书记发来贺信,又说了这句话,第三次就是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指示当中又说了这句话。
中医药学,我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工作,前两天我们委托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帮我们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在会上我和各位专家讲,我说搞中医药的基本陈列展览展示,必须要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去看待、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仅仅放在教科书上,从教学角度梳理我们的展览展示,就会降低很多层次。为什么要把中医药学放在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去说呢?如果放在这么一个角度去讲,四书五经当中的中医药,四大名著当中的中医药,其他各个层面的中医药就都能汇聚起来,不仅仅是一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整个中医药学是和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左右的人类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总书记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医药学,他希望通过中医药学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让中医药学当这把钥匙,要让中医药学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要让中医药学承载中华文明的弘扬和传播。我的体会,总书记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就是要把这个宝库打开,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文明。总书记认识中医药的时候,站的层面和思考的深度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另外,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之际的指示当中讲了这句话“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前两天主题教育读书班研讨的时候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因为从中国式现代化衍生到中医药现代化,大家七嘴八舌谈了很多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总结出来是几个特征,我们现在同样如此,中医药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比如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一致,这是其中一个特征,中医药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回答的,而且在健康产业发展当中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要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肯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但是没有中医药现代化,这个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而且也不会发展这么快,前景肯定堪忧。
所以中医药现代化,2016年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23,上国务院常务会讨论的时候一位领导同志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中医讲寒热,寒是多少度?热是多少度?有位领导同志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战略规划的时候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些略微了解点中医的人就觉得这说的是外行话,提的是外行问题,中医讲的寒热不是用温度衡量的。回来之后,我一直琢磨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位领导同志要提这么一个很明显的外行的问题?实际上他说的是标准化的问题。中医药的寒和热、温和凉,比如说寒和凉的区别在哪儿?需要辨症,要看舌脉、问诊,病因是什么,然后再判断寒热和其他的病因,是这样,但是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很容易就能被大家掌握的,首先被西医掌握的寒热的判定标准,能否很简单就能判断出来是寒症还是热症,甚至让老百姓都掌握一个明确标准,知道自己得的病是寒还是热,尤其是感冒,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能不能有一个基本判断。很难吧?为什么现在总是在讲中成药的使用,尽管中成药使用量很大,绝大多数是西医开出去的,但是我们总是讲西医开出去的中成药大量都是不对症的,为什么?因为西医确实不太会辨症,知识结构在那儿呢。这个问题就是现代化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是中医药现代化。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仍然要放在文明发展进步的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去思考?中医药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上,和农耕文明相适应,它的理论、服务模式是和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到了工业文明,给中医药直接提出这个问题,中医药直接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甚至于后工业文明相适应。我们现在的理论术语、技术、服务模式,和工业文明是否适应?还是说是脱节的甚至是不相容的?所以是一个大的文明环境,中医药在其中发展到今天,尽管是几千年文明和一百多年的现代文明,从时间上还不具有可比性,但是我们毕竟处在这么一个现代的环境下,给中医药现代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要不要现代化。如果不要现代化,中医药能否有更大发展?
这些问题都是连带的,总书记几次讲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时候都说这个事情,就是产业化的问题,产业化是活力,没有产业化,没有庞大的产业做成支撑,中医药的活力从何而来?总书记确实对中医药非常重视。昨天我们看新闻联播,总书记召开座谈会,在河北调研考察,到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规划展馆去考察的时候,做了很大段的指示,最后仍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而且说尤其要注重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最后还是要落到这句话。所以我们当前是最重要的而且是最好的中医药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疫情期间,总书记强调这三句话,反复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药并用”。在北京、武汉视察的时候,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北京视察,上午在国家CDC,下午在朝阳疾控,都讲中医药。
我们这些年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这是2016年国务院发的中医药战略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了中国中医药白皮书,通过这个白皮书,主要是面向世界的,面向国外,阐述我们国家在一个行业的政策,通过这个白皮书,进一步向世界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发展中医药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这个更具有重大意义就是中医药法,2016年12月25日正式颁布,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到现在六年多,已经被列入下一轮的法的修订。这么短时间,七年左右时间,被列入下一轮修订范围,也是非常难得的,也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
另外,我们曾经提出的两个阶段目标,2025、2030。2020年是聚焦产业,看第四点: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这是2016年国务院文件提出的,当时我们都觉得超前,2014年的数字是中药工业产值是7400多亿,我们认为2014年7400多亿,六年左右时间,在之前基本上中药工业都是以两位数在增长,能否六年左右时间过万亿,当时我们做了这么一个基本判断,所以落到中医药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没想到2016、2017年左右,中药工业出现负增长了。我一开始讲健康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把政策研究好,必须要把方向明确好,而且要给出健康路径,这是非常重要的。中药工业有这么三年左右时间面临的形势不太好,出现负增长了。2022年,我估计过8000亿应该差不多。所以你们看,中医药产业受政策影响,受大环境影响,再加上这几年的疫情,可能都有一些影响,但是前几年出现负增长的时候是没有疫情的。
30%这个数字我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可能也到不了。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认识,它又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我们把相关政策研究好,把方向找准,对于中医药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韩院士讲今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方案,这里提到了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包括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将来我们会以文博、文化来搭建产业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非常良好的环境,包括2030年我们也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健康产业是一个未来产业,包括中医药都是未来科学,发展潜力无限,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做更大的谋划,促进它的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会员申请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名称